撰 稿 格 式

─────────《應用心理研究》撰稿格式 ────────

本刊依學術期刊通例,由作者自行處理文書格式。英文悉依APA格式,中文則以APA為參考,具體的文稿內容順序,內文與參考文獻的格式,詳述如下。(亦可於本刊官網查知)

一、文稿內容要求與裝訂順序

來稿請以中文寫作為原則,全文(含表、圖、註釋、參考文獻)限兩萬字。中文請用1.5倍行距,英文請用二倍間距(double space,內文請用12號細明體及Times New Roman字型,用A4直式紙,橫向書寫。每頁都要編列頁碼。來稿之裝訂順序如下:

 

(一)首頁:須載有中英文篇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字、及頁首短標。中文摘要限400字以內,英文摘要限150字以內。摘要下方列出中文關鍵字、英文關鍵字(keywords),各5個為限。頁首短標限10字內。

(二)正文

(三)註釋、致謝(若有)

(四)參考文獻

(五)附錄(若有)

(六)作者簡介(匿名審查時移除)

 

二、內文格式說明

(一)標題

  1. 文章篇內的節次以四個層次為原則,依序標示為:一、(一)、1、(1)。
  2. 第一級標題居中,第二級標題齊左,上下各空一行。第三級以下標題齊左,只與上文之間空一行。
  3. 連續有二級標題時,中間只空一行。
  4. 參考文獻、註釋、致謝、及附錄之標題居中,作者簡介之標題齊左,上下各空一行。

 

(二)分段

  1. 分段原則為單句不成段,單段不成節。
  2. 每段每一行第一字前空兩字。

 

(三)引文

  1. 引用原文時,兩行內之短文可逕入正文,外加引號,並於引號後括號內標明 出處或頁次。
  2. 如所引原文較長(超過二行),可另行節錄,引文前後加引號,上下各空一行,整段引文左右內縮二字元,每段開頭再空二字,並於引號後括號內標明出處與頁次

 

(四)標點符號

請用新式標點符號。「 」(引號)用於平常引號『』(雙引號)用於第二級引號(即引號內之引號);《 》用於書名,如《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 〉用於論文及篇名,如〈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惟在正文中,古籍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可省略篇名符號,如《淮南子,天文篇》。

 

(五)簡稱

可使用已經約定俗成的簡稱。尚無約定俗成的簡稱,則第一次使用時須用全稱,並以括號註明其後之簡稱。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六)外文名詞

外國人名及外文專有名詞均請使用慣用之譯名,並於第一次使用時以括號標註原文。若無慣用譯名時,可逕用原文。例如:作者原用馬斯洛(Maslow),則用馬斯洛若Maslow皆可。唯全文與參考文獻均須一致。

 

(七)製圖與製表

  1. 圖或表之製作,須在圖或表比文句更能表達文義時方為之,且圖或表之編號及內容須在內文中以文字說明。
  2. 圖標題及表標題之編號均採阿拉伯數字,圖標題與說明文字皆置於圖形下方。表標題則置於表上方,標題和表之間不空行,若有註記或說明以較小字體( 8 點新細明體)置於表下方。 說明中的統計符號(如 pn 等)為斜體字,括弧與數字不用斜體。
  3. 圖或表統一置於文末、參考文獻前。內文需註明圖表插入點。如:置圖1於此。
  4. 圖或表中文字用簡稱。若簡稱尚未約定俗成,或未曾在正文中出現,則須註記全稱。
  5. 圖或表後之參考文獻,應列為(取自……),作者並應自行取得出版授權。例如:圖 10 檢驗辨識臉孔部件(如鼻子)的整體與局部效果實驗之示意圖(取自 Tanaka和 Farah,1993;圖片為 Tanaka 提供,並經同意後使用)。
  6. 表採開放格式,外框加粗,左右不畫直線。
  7. 表中若有數字,小數點後取二位。
  8. 表圖之註解置於表、圖的下方且與表、圖的左方切齊,內容應說明表、圖中所出現的符號或英文縮寫等所代表的意義。
  9. 本刊採黑白印刷,請避免繪製「彩色圖表」。使用灰階製圖請拉大灰階的差距層次,或使用不同的線段或圖樣代替,以免圖示效果不佳。

(八)註釋及致謝

包含內容註解、致謝、著作版權(如:學位論文改寫)等說明。

  1. 註釋號碼,請用阿拉伯數字,如(1)、(6)。如在正文中,置於正文右上角,標點符號後。如係引文,則置於引文末之右上角。
  2. 註釋及致謝置於全文之末、參考文獻之前,每註另起一行,編號順次排列。

 

(九)附錄

附錄置於註釋及致謝之後、參考文獻之前。附錄如有兩個以上時,依阿拉伯數字之順序分別註明「附錄 1」、「附錄 2」…(英文論文為 Appendix 1、Appendix 2…),如有標題,格式如「附錄 1 標題」。

(十)文獻引用說明

英文文獻引用之規範遵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第六版,中文論文引用依《中華心理學刊》之體例規範。作者應自行確認引文之內容。每次引用時均須含作者與年份,並一律使用西元年代。引用中譯本視同中文文獻。範例如下:

  1. 王叢桂與羅國英(2010)研究發現隨著社經結構與文化發展的轉變。
  2. 臺灣外派員工中已婚男性亦佔多數(董玉娟,2000)。
  3. Chew與 Zhu(2002)研究就發現。
  4.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Bronfenbrenner, 1986)。

 

資料引用時請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 一位作者時:作者(年代)/ Author (Year)或(作者,年代)(Author , Year)

■   Porter(2001)或 (Porter, 2001)

■   楊國樞(1999)或(楊國樞,1999)

  1. 二位作者時:正文內引用時,中文作者之間用「與、和或及」;英文作者之間則用「and」。括弧內及文末參考文獻引用時,中文用「、」,英文用「&」連接兩位以上的作者。如下:

■   吳欣蓓及陸洛(2011)或(吳欣蓓、陸洛,2011)

■   Chew與 Zhu(2002) 或 (Chew & Zhu, 2002)

  1. 三位~五位作者時:
  • 吳清山、劉春榮及陳明終(1990):[第二次以後]   吳清山等人(1990)
  • Oyserman、Coon及 Kemmelmeier(2002);[第二次以後] Oyserman等人(2002)
  • (吳清山、劉春榮、陳明終,1990):[第二次以後] (吳清山等人,1990)
  • (Oyserman, Coon, & Kemmelmeier, 2002)或;[第二次以後] (Oyserman et al., 2002)
  1. 六位作者時,每次引用僅列第一位作者「等人」或「et al.」
  2. 括弧內同時包括多筆文獻時:
  • 同一作者不同著作:

Gardner(1984, 1990a, 1990b)或(Gardner, 1984, 1990a, 1990b)

楊國樞(1993,1997,2005)或(楊國樞,1993,1997,2005)

  • 不同作者(請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Bourdieu, 1965 ; Holmesm, 1967)

(林清江,1994;郭為藩,1992)

(金耀基,1992;Ho, 1976)

  1. 引用文獻之特定部份時,如:引用整段原文或特定章節、圖、表、公式等,要加註「頁碼」。
  • (Arnold & Jackson, 1997: 428)
  • 段義孚(1998: 8)
  1. 引用未發表之調查資料或個人訪談,如書信、日記、筆記、電子郵件、會晤、電話交談等,不必列入參考文獻中,但引用時須在正文內註明﹕作者、個人紀錄類別、以及詳細日期。

■   林天祐,上課講義,1994年5月1日。

三、參考文獻

正文後應附全部參考文獻之完整出版資料,文中引述者必須列入參考文獻,文中未曾引述者不可列入參考文獻。參考文獻與正文引用務請前後一致。中文與日文文獻(依作者或編者姓氏筆畫排列)置於西文文獻(依作者或編者姓氏字母排列)之前。作品年代皆以西元標示。因應期刊國際化的方向發展,本刊接受之所有論文,刊出前作者須為引述之中文文獻加上英文翻譯若該中文文獻已有英文題目、期刊英文名稱等,請以APA第六版格式附加在該筆中文文獻之後,加上中括號〔〕以示區隔。若該中文文獻沒有現成的英文題目、期刊英文名稱或書目等,請依字面之語意、意義來翻譯,並以不同顏色加以標示註記,本刊英文編輯將另行確認或潤飾。如為特定的術語或名詞,無相應之英文字詞時,請以漢語拼音之音譯書寫。各類文獻之體例如下(請注意排序、半或全形、標點符號、大小寫、字體格式及空格),未盡之事,請參閱《應用心理研究》網站之詳細說明。

 

(一)、參考文獻之排序

  1. 每一筆文獻必須均在本文中引用過,而且每一筆文獻第一行置左對齊、第二行以後均凸排 2字元)
  2. 文獻排列順序:
  • 中文文獻置於英文文獻之前,中文文獻須加註英譯。
  • 中文文獻依姓氏筆劃排序(由少至多),英文文獻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序(由A至Z),如:姓氏相同,則依「名字」的字母或筆劃順序排序。
  • 同一作者,則依出版年代先後順序排列;如:相同作者、相同年代,則依(去除A、The等冠詞之後)篇名或書名字母順序排列,並於年代後附註a、b、c等註記。
  • 一位作者排在多位作者之前;當有多位作者必須比較時,依序由第二位、第三位作者姓氏字母來排序。

 

(二)、參考文獻之常用格式

中文文獻應使用中式(全形)的標點符號,英文文獻則使用西式(半形)的標點符號。在西式標點符號後需空一格 (space) 書寫。以下紅色為容易出錯之處,務請特別注意。

 

  1. 書籍類(含一般書籍、參考工具書、書的一章)

 

(1) 一般書籍

作者(出版年):《書名》。出版城市:出版社。

Author, A. A. (Year). Book title(僅第一個單字之第一個字母大寫). Location(出版城市, 州別簡稱): Publisher.

 

李茂能(2006):《結構方程模式軟體Amos之簡介及其在測驗編製上之應用》。台北:心理。[Lee, M. N. (2006). An introduction to Amos and its uses in scale development: Graphics & basics. Taipei City, Taiwan: Psychological.]

Martmann, H. (1958). Ego psychology and the problem of adaptation. New York, N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Goldstein, E. B. (2002).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6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主編名(主編)(出版年):《書名》。出版城市:出版社。

Author, A. A. (Ed.). (Year). Book title(僅第一個單字之第一個字母大寫). Location(出版城市, 州別簡稱): Publisher.

 

楊國樞、文崇一(主編)(198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Yang, K. S., & Wen, C. Y. (Eds.) (1982). Chines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studies. Taipei City, Taiwan: 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of Ethnology.]

Shaffir, W. B., & Stebbins, R. A. (Eds.) (1991). Experiencing fieldwork-an inside 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California, CA: Sage.

 

(2) 翻譯書籍

原著者譯名(原著者名),譯者名(譯)(譯作出版年):《書名》。出版城市:出版社。(原著出版年:xxxx

Author, A. A. (Year). Book title (B. Author, Trans.). Location(出版城市, 州別簡稱): Publisher.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Year )

 

傅柯(Foucault, M.),劉北成、楊遠嬰(譯)(1992):《瘋癲與文明》。臺北:桂冠圖書。(原著出版年:1961)[Foucault, M. (1992).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P. C. Liu & Y. Y. Yang,Trans.). Taipei City, Taiwan: Laureate.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1)]

Heidegger, M. (1972). Being and time. Trans. by J. Macquarrie & E. Robinson. New York, NY: Harper and Row.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Year 1962)

註:翻譯書籍於內文引用之寫法為「(原著作者,原著出版年/翻譯出版年)」

 

(3) 書籍中的專章

作者名(出版年):〈篇名〉。見主編單位(主編):《專書名稱》,頁數。出版城市:出版單位。

Author, A. A. (Year). Chapter title. In B. B. Author & C. C. Author (Eds.), Books title (pp. xx-xx). Location: Publisher.

徐瑋伶、黃敏萍、鄭伯壎、樊景立(2006):〈德行領導〉。見鄭伯壎、姜定宇(主編):《華人組織行為:議題、作法及出版》,頁122-144。臺北:華泰。[Hsu, W. L., Huang, M. P., Cheng, B. S., & Farh, J. L. (2006). Moral leadership. In B. S. Cheng & D. J. Jiang (Eds), Chines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opics,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pp. 122-144). Taipei City, Taiwan: Hwa-Tai.]

Farrington, D. P. (1992). Explaining the beginning, progress and ending of antisocial behavior from birth to adulthood. In J. McCord (Ed.), Fats, frameworks and forecasts: Advances in criminological theory (vol. 3, pp.253-286).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s.

Yang, C. F. (1988). Familism and development: 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family in contemporary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In D. Sinha & H. S. R. Kao (Eds.) , Social values and development: Asian perspectives. New Delhi, India: Sage.

 

  • 出版單位所在城市的(美國)州名均須列出,不可省略,美國以外之出版商則寫出城市名以及國名
  • 英文書名除了第一個字或專有名詞之第一個字母大寫以外,其餘均使用小寫。
  • 專書主編英文名字縮字放在姓之前;主編只有一位時用「(Ed.)」,兩位以上用「(Eds.)」
  • 專書中如有「卷數或版次」( x 或 版本數ed.),則應列出,如:二版(2nd ed.)、三版(3rd ed.)、四版(4th ed.)、五版(5th ed.),以此類推。
  • 日文專書,寫法或形式同中文專書。
  • 其他西文專書,寫法或形式同英文專書。

 

  1. 2. 學位論文(未出版)

作者名(年份):《論文名》。學校系所,學位論文。

Author, A. A. (Year). Dissertation titl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r master’s thesis). Name of University, Location.

姜定宇(2005):《華人部屬與主管關係、主管忠誠、及其後續結果:一項兩階段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Jiang, D. Y. (2005). Subordinate-supervisor relationship, supervisory loyalty, and outcomes in Chinese context: A two-stag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City, Taiwan.]

Barmel, D. (1960). Some determinants of defensive projec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 日文論文,寫法或形式同中文論文。
  • 其他西文論文,寫法或形式同英文論文。
  • 請儘量引用有匿名審查制度的學術期刊文章。

 

  1. 期刊論文

作者名(年份):〈篇名〉。《期刊名》(地區),卷數,頁數。

Author, A. A. (Year). Title of article. Title of Periodical, xx(xx), xxx-xxx.

王恩惠(2006):〈已婚職業婦女工作家庭衝突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中央健康保險局為例〉。《台灣性學學刊》(臺灣),12卷,13-35。[Wan, E. H. (2006).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ried career women’s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An example of the bureau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Formosan Journal of Sexology, 12, 13-35.]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年份):〈篇名〉。《期刊名》(地區),卷數,頁數。

Author, A. A., Author, B. B., & Author, C. C. (Year). Title of article. Title of Periodical, xx(xx), xxx-xxx.

高旭繁、陸洛(2006):〈夫妻傳統性/現代性的契合與婚姻適應之關聯〉。《本土心理學研究》(臺灣),25卷,47-100。[Kao, S. F., & Lu, L. (2006). The relationship of conjugal congruence in psychological traditionality/modernity to marital adjustment. Indigenou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Societies, 25, 47-100.]

Markus, H. R., & Kitayama, S. (1991).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8, 224-253.

作者名(付梓中):〈篇名〉。《期刊名》(地區),卷數。

Author, A. A., Author, B. B., & Author, C. C. (in press). Title of article.Title of Periodical.

張妤玥、陸洛(付梓中):〈工作家庭雙介面之要求、資源與職家衝突關連之性別差異〉。《商略學報》(臺灣),3卷。[Chang, Y. Y., & Lu, L. (in press). Sex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work and family demands, resources,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Strategy, 3.]

Yeaton, W. H., & Sechrest, L. (in press). Use and misuse of no difference findings in eliminating threats to validity. Evaluation Review.

前六位作者最後一位作者(年份):〈篇名〉。《期刊名》(地區),卷數,頁數。

Author, A. A., Author, B. B., Author, C. C., Author, D. D., Author, E. E., Author, F. F., …Author, H. H. (Year). Title of article. Title of Periodical, xx(xx), xxx-xxx.

Masuda, A. D., Poelmans, S., Allen, T. D., Spector, P. E., Lapierre, L. M., Cooper, C. L., … Morenzo-Velazquez, I. (2012).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availabilit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work-to-family conflic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A comparison of three country clusters.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61, 1-29.

 

  • 中文期刊之卷、期、頁均須列出。
  • 作者超過8人時,僅列出前6位作者與最後一位作者,中間加入…(中文用…)

 

  1. 研討會論文

作者名(年份,月份):〈篇名〉。「研討會名稱」之發表論文。舉辦單位,舉辦城市。

Author, A. A. (Year, Month). Title of contribution. Paper or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Organization Name, Location.

陳淑惠(2003,4月):〈人、情、習性與本土心理治療─以憂鬱為例〉。第一屆本土心理治療研討會之發表論文。東華大學,花蓮市。[Chen, S. H. (2003, April). Jen, ching, hsih-hsin, and Indigenous psychotherapy: An example of treating depres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digenous Psychotherapy Conference,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Hualian.]

McCord, J. (1984, July). Family source of crim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esearch on Aggression, Rurku, Finland.

 

  1. 研究報告

 

(1) 機構之研究報告(未出版)

作者名(年份):〈篇名〉。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計劃編號:○○○○○○ 承辦單位所在城市:承辦單位。

王文中(2003):《國內心理學門學術專業期刊之排序評比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 NSC 91-2413-H-194-032。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Wang, W.-C. (2003). Ranking academic journals of psychology in Taiwan (Rep. No. NSC 91-2413-H-194-032). Taipei City, Taiwan: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2) 機構之研究報告(已出版)

機構名稱(年份):〈篇名〉(計畫編號:○○○○○○)。出版地點:出版者。

Institute. (year). Report title (Rep. No.). Location: Publisher.

 

  1. 網路資料(如:資料檔、統計資料、電子報)

作者(單位)名(年月日):〈篇名〉。取自:網址。

Author, A. A. (Year, Month Day). Title of data file [Description of content]. Retrieved from http://xxx.xxx.xxx

Author, A. A. (Year, Month Day). Article title. Newspaper Title. Retrieved from http://xxx.xxx.xxx.

 

註:

  • 檢索時間不需列出,除非該網路資料經常變動。括弧內日期為文章登錄於網站上的日期,如無日期可查,中文文獻則在括弧內註明為(無日期),英文文獻註明為 (n.d.)。